[專訪黃智陽談天藝1] 人與自然失衡

訪問錄音

:聽眾朋友們收聽的是教育廣播電台,我們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晚上零點到一點,現場陪伴所有聽眾朋友共度的「從心歸零」,今天我們的主題單元是心靈的饗宴,剛才我說聽眾朋友今天晚上一定非常的享受,然後會在這個饗宴當中慢慢的進入到睡眠,那麼今天現場的貴賓是華梵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他也是前華梵大學美術系的主任,是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研究,他研究的專長有書法、篆刻還有書法史,其實我覺得他應該算是全方位的一位生活藝術家,那就是黃智陽黃教授您好!

:您好!觀眾朋友大家好

:我想如果我刻意要請您可能還請不到對不對?

:哈哈!哪哩,這是我的榮幸。

:這真的是一個機緣,人生很多真的是機緣,今天我們請到黃教授來到節目當中,最主要我們是請他要來介紹一本書,這本書名叫作《天藝》,就是上天的天、藝術的藝,「天藝」,可是我覺得這個名字很多人會覺得~咦?為什麼叫天藝?我想是不是先請教授作一個解釋。


:謝謝常姐,今天很難得有這個機會可以分享《天藝》這本作品集裡面的一些藝術趣味,我個人也很榮幸能夠事先閱讀裡面很精采的一些內容,也許剛剛常姐提到說我個人是算是「吾少時也賤,故多能鄙事」我曾在藝術學習領域裡面,涉獵非常的廣闊,當然,萬事通是萬事鬆,也沒有什麼特別專長,但是呢,也蠻適合來分享這本《天藝》,裡面這麼多有關清海無上師的各種藝術創作,這些跨領域的藝術創作的各種特質,倒是蠻特別的一個美感經驗。剛剛提到「天藝」一詞,我個人的體會當然是說一語雙關吧!一方面是指一個自然天成的藝術,二方面可能也孕育著藝術背後有一種更高尚的一個使命吧!這個使命可能是希望造福人類吧!也許都有這樣子的一個成分在,不過這是我個人的管見啦!

:您太客氣了。

:別這麼說。

:在還沒有深入的介紹之前,順帶因為看到華梵這兩個字,我就覺得這名字取的真好,這學校跟宗教有關嗎?

:這學校呢其實是由佛教人士創辦的學校,但是也不算是彿教大學,他是由曉雲法師所創辦的,雖然她現在已經圓寂了,不過整個學校倒是也蠻充滿宗教情懷的,對於科技、人文是相當重視的,也對彿教的教理或者儒家的思想也相當的推崇。

:那麼在藝術這個科系當中,還是跟一般的學校一樣嗎?或者是會對於這個佛教或是各個宗教的這個藝術做相當程度的一個研究嗎?

:學校是在今年度成立了佛教系,所以有關宗教的研究有佛教系或者是東方人文研究所,來擔任比較專業的研究工作,那美術系跟一般綜合大學的美術系其實也差不多,東西方的各種科目都是相當具備的、周全的,只是說可能我們還是會比較特別強調人文的部份,不管是從事西方的還是東方的研究或者是創作,特別要強調「人的自覺」這個部份。

:剛剛您說人文,其實我覺得現在的人真的在這個部份要有一點自覺和所謂的覺醒。科技來自於人性!這是研究科技的人強調的一句話,可是享用科技的人,恐怕常常就把這句話忘掉了。因為最近這些年來,我們發現在人文這個領域當中,我們會因為科技丟掉了太多太多的寶貝。

:也可以說我們有時候是為了物質的某一種需求,但是過度了以後,其實我們同時失掉了很多更珍貴的價值,我覺得千年來其實我們身體的細胞並沒有改變太多,可以說抵抗力越來越差,可是我們要求的,譬如說數位化處理的資料量與速度,卻是每年越來越增加…越來越增加,所以我們感受到來自於物質慾望的壓力,其實是越來越大,但是實際上千年來我們的人本身,人本身的細胞並沒有改變太大,所以問題一定會產生。

:是啊!抵抗力、治癒力為什麼那麼差就是人自找的。

:對!就像我們整個生存的環境,我們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實際上它是越來越壞。

:沒錯,這是我們愧對於我們這一塊生長的大地,我們也愧對於我們自己和自己的父母親,因為我們真的把自己的身體搞壞了嘛,對不對?

:是。

:面對我們的壓力,我們的生活的習慣、態度都是我們自己要去檢討的。

[訪問資料來源:教育廣播電台]

接續下一篇 >>> [專訪黃智陽談天藝2] 藝術背後傳達生命的感悟

1 則留言:

  1. 80 後 **** 提到...2010年11月22日 凌晨12:45

    讚啦

    請格主
    在每一篇精彩文 旁邊, 加上 Facebook, Twitter, Pluk 好嗎 ?

    這樣我們 哥ㄦ年輕的 比較方便分享更多親朋好友 啦

    3 Q

    回覆刪除